钢结构工程基础验收是确保上部结构安装质量的关键环节,需从资料审核、现场实体检查、质量标准把控等方面严格把控,以下为具体验收要点及流程:
一、验收前的准备工作
资料审核
核查基础设计图纸、地质勘察报告及变更文件,确认基础形式(如独立基础、筏板基础等)与设计要求一致。
检查施工记录,包括混凝土配合比、浇筑记录、养护记录,以及地脚螺栓、预埋件的安装偏差记录。
审核材料质量证明文件,如钢筋、混凝土的出厂合格证、复检报告(混凝土强度报告需达到设计要求的龄期,如 28 天强度)。
施工单位需完成自检、互检,提交基础验收申请及自检报告。
现场准备
清理基础表面杂物、油污及混凝土浮浆,露出坚实基层;地脚螺栓螺纹需包裹保护,避免损伤。
测量工具(全站仪、水准仪、钢卷尺等)需经校准,确保精度符合验收要求。
二、现场实体验收核心内容
1. 基础定位与轴线偏差
核查基础轴线位置:采用全站仪测量,确保纵横轴线偏差不超过 ±10mm(依据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》GB50205-2020,下同),且与上部钢结构柱网轴线对齐。
检查基础平面尺寸:长、宽偏差控制在 ±20mm 内,对角线偏差不超过 ±30mm,避免因基础尺寸误差影响钢柱安装。
2. 基础标高与平整度
顶面标高:采用水准仪测量,独立基础顶面标高偏差≤±5mm,筏板基础整体平整度偏差≤±10mm,确保钢柱底板安装后受力均匀。
地脚螺栓处局部平整度:螺栓根部混凝土表面需平整,偏差≤±2mm,防止底板安装时产生应力集中。
3. 地脚螺栓(预埋件)验收
位置偏差:螺栓中心距基础轴线偏差≤±5mm,螺栓间距偏差≤±2mm,避免钢柱螺栓孔无法对齐。
垂直度与外露长度:螺栓垂直度偏差≤L/100(L 为螺栓长度),外露螺纹长度需满足设计要求(一般≥螺栓直径 + 30mm),确保螺母安装后紧固有效。
螺栓强度与防腐:检查螺栓材质(如 Q355B)及表面防腐处理(如镀锌层),避免锈蚀影响承载力。
4. 混凝土基础质量
强度验收:现场回弹或钻芯检测混凝土强度,需达到设计强度等级(如 C30),且试块抗压强度报告合格。
外观质量:基础表面不得有蜂窝、孔洞、露筋等缺陷;裂缝宽度≤0.2mm(非受力部位),超过时需按设计要求进行修补。
三、质量验收标准与规范依据
主控项目:轴线、标高、地脚螺栓位置及混凝土强度为强制性验收内容,必须 100%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。
一般项目:平面尺寸、表面平整度等偏差需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,抽查合格率≥80%。
参考规范: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》GB50205、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GB50204。
四、验收流程与问题处理
验收组织:由建设单位(或监理单位)组织施工、设计、勘察单位共同验收,形成验收记录。
问题整改:
若发现轴线、螺栓位置偏差超限时,需分析原因(如测量误差、浇筑位移),可采用机械钻孔调整螺栓或局部混凝土剔凿修复(需经设计确认)。
混凝土强度不足时,需委托第三方检测评估,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(如灌浆料补强)。
外观缺陷需按规范要求修补,修补后重新验收。
五、注意事项
冬季施工需核查混凝土抗冻措施,基础回填前需确认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 70% 以上。
对大型设备基础或复杂结构,可增加沉降观测点,验收时需提供初始观测数据,为后续结构监测提供基准。
验收合格后,需及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,为钢结构主体安装提供可靠基础。
通过以上要点的逐项核查,可确保钢结构基础的承载能力、定位精度及与上部结构的衔接质量,为整体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奠定基础。
|